have 0 items in your cart
subtotal: $0.00 | checkout
Language:


福清市简介
福清市镇乡街
福清资源
福清黄页
民间新发现
福清教育
福清自然
教育
网站
> 福清人网站Fqmen.com
> 福清信息港(fuqing.com.cn)
> 福清地理
> 福清行业
>> 电信部门
>> 福清市民俗风情
>> 开发商
福清新闻
风景名胜
Home >> 福清简介 >> 网站 >> 福清行业 >> 福清市民俗风情  
做"年" 
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
春节,福清人说是"做年",是福清民间最重要的节日,"做年"表示庆贺一个生产周期的成果,人人允天喜地,小孩就最盼"做年";
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"筅堂"(拂尘)开始。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,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,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,洒扫庭院,洗涤家具器皿,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。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"调"薯粉,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,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。
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。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,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,送灶君回天庭述职,叫做送神。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,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,叫接神。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,改贴春牛图,但这一习俗还是沿袭下来,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。
送完灶君后,开始了"送年"活动。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"半子"。每年腊月廿五起,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,这叫做"送年",新婚的头年,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,线面五斤,五素五荤十件礼仪,用食盒装好,贴上红纸,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。第二年以后,礼仪件数可不拘,但必须避开"四"的忌讳。
十二月廿八以后,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。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,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。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,时倭寇入侵福清,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,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,有些人不幸蒙难,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,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,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。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,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,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。
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,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。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,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,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。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,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,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。分年要焚香放鞭炮,意即上达天庭,下告地府。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,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。现在福清乃流行分年习俗,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,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。
除夕夜,福清有守岁的风俗。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。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,取名十全十美之意。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,家庭主妇"装岁饭",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,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,洒扫庭院,添满水缸。以前民间还有"煨火母"的风俗,表示灶火延续、家庭兴旺的意思。最后家长添油点灯,带领全家围坐一起,促膝谈心,直到天明,这便是守岁。
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,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,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。;福清人自古勤劳,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,取"初一起得早,全年都起早"之意。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,人人都吃线面,还配上太平蛋一双,祈求"福寿绵长,太平如意"。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,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。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,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。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,祝主人万事如意,合家平安。主人也作揖回贺,请客人进门,向客人敬烟请糖。路上遇到熟人,无论友善与否,一律点头致意,或作揖互贺。
初一这天禁忌多,如忌扫地,怕扫掉财运;忌操九,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;忌讲晦气话,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;忌打小孩,怕哭声不祥,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,有什么要求,大人多满足他们;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,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。
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,也称拜新座。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,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。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,据说明末倭寇入侵,人们逃难而去。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,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,初一见面互道平安,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,沿袭下来,成了风俗。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,以为晦气,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。
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"大岁"的风俗。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,无法回乡过春节,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,人们才返回家园,初过除夕,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"大岁"。
端午节 
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
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福清人把端午节叫做"五日节",有首谣全面概括了"五日节"的节事内容:
初一钉门葱;初二起炸猛;初三煎面饼;初四做节仔;初五晒午时;龙舟赛起来。

起炸是福清方言,指的是一种用米麦粉发酵蒸成的甜 ,猛是方言,意即发酵。晒午时说的是五月初五这一天,从田间采回黄花草、紫苏、艾草、黄豆秆,连同钉在门框两旁的菖蒲一起洗干净,还有调了雄黄粉的白酒,洗干净的家具、被帐,放到阳台、屋顶上去晒,直晒到中午阳光直射为止。据说端午节时太阳会杀灭一切霉气。晒过午时的雄黄酒用于涂小孩的耳、鼻,以防虫豸入内,晒过午时的药草用来煮午时蛋,这种蛋壳黄味香,经久不变质,吃了可防灾治病,午时汤用来洗澡可祛邪防病。
闹元宵 
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
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。这天晚上,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,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,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,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,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。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,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,观看彩灯游村,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"游灯"的人分烛,以示吉庆。
福清有些地方不遗留着闹社火的古风。福清闹社火是从正月十一日上彩日开始,直闹到月底。村村社社都选择一天作为自己村境的社日,社日这天,村里挑选一些青年,扮成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,乘坐交通工具,先在本村社游行,也到附近村社显示自己村社的兴旺发达,俗称出游。近年一些地区社火闹得挺热闹,出游的节日内容也丰富了,成了文艺踩街活动。上彩日表示这一天开始闹社火,上彩化装。上彩日晚上家家户户煮菜粥,吃了上彩粥,欢欢喜喜闹社火去。
正月的节事一直延至正月廿九日,俗称"后九节"。正月廿九日是正月最后一个逢九的日了,故称"后九节"。据讲那是效法佛教"目莲救母"的故事。花生仁加在糯米里,熬成衡粥,掺进红糖,作为当日早晨的早餐。年龄逢九或九的倍数的,被认为是碰到难关,需要亲友帮助,因此,在福清凡年龄逢九或九的倍数,亲友会给他送后九粥,请他吃太平蛋面,帮他渡过难关。过去人们对生老病死缺乏正确认识,仅从良好的愿望出发,帮亲友过关,久而形成风俗。
吃过后九粥,正月的节庆也就结束了,便进入了备耕阶段了。因此二月二日,人们吃完了后九节留下的稀糖粥后,便下田间察看田埂水圳,做好备耕工作。

中秋节 
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
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,时值秋高气爽,空气特别清净,人们觉得这夜月亮特别圆,特别亮,因此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多与月亮相关,于是有中秋赏月、对月吟诗等活动。明代以后,便有了送月饼的风俗。江南地区还有烧瓦塔活动。相传元末统治者对当时最末等的公民南人实行残酷统治,十户才共有一把菜九,人们忍无可忍,便利用中秋节互赠食品,将举义的信号藏在制成圆形的甜饼内,于节前把消息传到各家各户去,并约定八月十五日晚上以举火为号,同时举义,将统治十户的一个元兵杀死。起义成功后,人们为送月饼表示联谊,至今仍然流传下来;烧瓦塔随着瓦房的逐渐减少而逐年消失。
福清从明朝天启四年(公元1624年)起,便有了点塔灯风俗,每六十年一次,天启四年是甲子年,每逢甲子年中秋这天,福清标志性建筑物瑞云塔每层塔檐悬挂彩灯,入夜千百盏彩灯齐放光明,金碧辉煌,好生气派。历史上最盛大的点塔灯活动有两次,一次是清同治三年(公元1864年),当时方圆十里的男女老幼纷纷赶来参加,台阁、行舟、龙灯、舞狮等民间文艺节目鱼贯过市,倾城狂欢,通宵达旦。另一次是1984年,这年恰逢甲子,以是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。福清各界和旅外侨贤共同筹措举办了这次塔灯盛会,这次塔灯共装点牌灯、匾灯、花灯、宫灯、连珠灯和五彩色灯3600盏。隔江相望的水南塔也装上彩灯。入夜,龙江水静,波澜不兴,双塔倒映,水月皎洁,天上人间,璀璨辉煌。全城七街三十六巷四城门,彩灯牌楼相叠交映,鳌山花灯列比鱼贯,热闹非凡。中秋夜和国庆夜,数十辆彩车游行,龙灯、舞狮、高跷、行舟、台阁踩街而过,城外的东皋山,城内的体育场焰火腾空而起,方圆数十里民众和近千名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观赏了这一盛况
冬至"搓 米时" 
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
冬至是农时节令,在福清是个民间节日,叫冬至。冬节有两项民俗活动,都在冬至前一天进行,一拜祖宗,二搓圆。冬节前一天晚上全家男女老劝围坐一起,点红烛,插搓 米时,放鞭炮,然后搓糯米粉。家长搓"米时 母","米时 母"有银元、元宝锭等人们祈求的东西形状。小孩们一边搓米时,一边唱"搓 米时 歌",米时 歌多吉利语,表过心中的祈求。如"搓米时之搓搓,依奶疼依哥,依哥找老妈,依弟单身哥。"依弟唱这首"搓米时歌",即向父母提出婚娶的要求。父母如要回答儿女的话,也可编成"搓 米时 歌"唱出来;"搓 米时 之搓搓,依哥讨依嫂、依哥岁数大,依弟莫罗嗦"。
这一唱一和,把家庭节日气氛搞得暖融融的
婚丧喜庆习俗 (1/2)  (1/2)
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

福清市民俗风情
◎做"年"
◎闹元宵
◎端午节
◎中秋节
◎冬至"搓 米时"
◎婚丧喜庆习俗





婚丧喜庆习俗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福清把婚娶当作红喜事,其婚俗除了其他地区相同外,有自己的特色,突出表现在轻快活泼的拦花轿,热闹非凡的关房门,谦谦礼让的避冲和亲情绵绵的请三日这四种富有物色的风俗上。
新郎到新娘家去迎亲,福清叫做"邀新人","邀新人"要早动身,表示新郎对新人爱得真,盼得切。新人不能早早跟着新郎上婆家,应当要缠缠绵绵,欲走不能,欲别难舍,表示对娘家父母兄弟姐妹依依难舍情深意切,显示自己的矜持。新郎邀了新人回来,路上要有人用条椅等拦住去路,新郎新娘不得生气。旧社会新娘坐花轿,有乐队伴奏,遇到拦花轿的,新郎要欢欢喜喜向拦轿人发瓜子糖果。现在不坐轿改坐车,遇到有人拦路,新郎新娘要唱歌给拦路人听,或向拦路人分发得烟糖果,无论过去和现在,都只有拦路人满意了才通过。一路上拦路人越多,越说明新娘子才貌出众,才有这么多人想一睹芳容,新郎就越光彩。
新郎把新娘邀到自家门口,先放鞭炮,通告婆家其他女眷,让他们先回避一下,此时应由喜娘或新旅邻里中福贵双全的年长妇女扶新娘进门。婆家女眷回避,叫做"避冲",要等新娘进大厅后才能见面。"避冲"是婆家女眷谦让的表现,这样互相谦让,日后姑嫂妯娌间更加和睦融洽。
在新娘未到达婆家前,男方需挑选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在门口守候,待迎新队伍一回来,就从嫁妆中挑出新马桶,提到新房里,与预先在里头的女孩子一起关了房门。新郎新娘进了大厅后,先拜过天地,再拜了公婆,最后夫妻对拜,这叫拜堂。拜过堂后由喜娘引导,新郎在前,新娘在后,一起进新房。这时新郎要拍房门,喜娘要唱《拍门歌》,以增加喜庆气氛。拍房门的新郎要与关新人房的男女孩子讨价还价,讨价还价时间越长,表现新郎新娘越有耐性,日后的幸福日子就越长。最后新郎答应了关门孩子的要求,小孩才打开房门,让新郎新娘进了洞房。
新娘的新马桶里有不少礼品,这些礼品是给提马桶男孩的酬劳。
新娘出嫁的第三天,娘家就派小舅子(无小舅子可由同辈亲友中挑一男孩)到姐夫家请姐夫姐姐一起回娘家,这叫请三日。福清现在不是第三日才请回来,而是第二日就请回。这天是请女婿的日子,女方家必须设宴款待女婿女儿。席前先上蛋酒,要求新女婿用汤匙切开煮熟的鸡蛋方可开宴。家宴多在下午或晚上进行,陪伴的多是女方亲眷,席间由家长向女婿逐一介绍见面,并告诉称谓。按旧俗,请三日后,新郎回家,新娘留住娘家住一个月,所以旧称归宁。现在改成当日或隔日与新郎一起回来。
除了婚嫁外,添丁祝寿也是红喜事。生男育女是人生一桩大事,人们都很认真对待。女人分娩坐月子,福清称"做月里",这段时间外人不得进入产妇房间,俗称"禁冲",其作用是防止外人带来杂菌,引起产后感染。
产后14日,福清有报喜的风俗,由产妇家向新友分红蛋或糖果,新友收到红蛋后,就要准备鸡、肉、蛋、面等礼品,送给产妇补身体,叫做工"送安"。满月时,娘家要送童衣、童帽和摇篮等礼品给新诞生的孩子。其他新友也要送礼物给小孩,表示祝贺。依旧俗,添丁要设宴款待来贺喜的亲友,叫"办满月酒"。宴后,添丁喜家要给亲友回赠红蛋,表示大家同喜。
祝寿的风俗与全国其他地区大同小异。福清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女儿要给上了寿(即上了五十岁)的父母做寿诞。凡已出嫁的女儿每年要给上了寿的父母做生日,生日这天女儿要回娘家,给过生日的父母送猪脚蛋面和衣物。福清有男做九、女做十的风俗,逢十的寿诞特别隆重。寿诞前,凡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做寿礼饼,分发给娘家的亲戚朋友。亲友们接到礼饼后就要备红包烛炮面,在祝寿那天前去贺寿。女婿、孙女婿要给岳父母送寿桃。
福清民间还把丧事称作"白喜事",这是对婚庆寿诞而言。福清人上了寿的老人有"立奇喜寿"的习俗,喜寿就是预制棺木。据说这种习俗来自民间传说。相传明万历年间福清海口镇林有才七岁就 寿,有人以此亵渎他,他立即口占一诗"海口林有才,七岁立奇棺材,阎王欲传我,九十方可来。"后来林有才果然享高寿。从此子女见父母上寿后,就仿效林有才立奇寿板,祈求其父母像林有才一样,立奇寿后再活上八九十年,这么一为,立奇寿自然成了一桩喜事,已出嫁的女儿当然要备蛋面来祝贺。
[ 1  2    Continue ]
Global Extranet | Report Bug | FUQING Copyright 2006 | Register | Site Map
现在Ip: 222.248.134.167
现在时间: 3/3/2006 12:05:49 AM
powered by frontsql 3.0